2、少食含酪氨酸或色氨酸的食物。国外学者研究表明,当小儿饮食中含有较多的酪氨酸或色氨酸时,可出现多动症。还有的学者认为此病与儿童吃糖过多有关,如早餐吃了较多的淀粉类食物(馒头、点心、面包),再饮一些高糖桔子水,则易使患儿出现各种各样的多动行为。
(二)心理疗法
1、阳性强化法:其目的是通过奖赏、鼓励等方式使正确行为得以持续。奖赏在儿童行为治疗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当儿童出现符合规定和要求的良好行为时,立即给予奖赏,使儿童感到愉快和满足,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鼓励的目的是促使儿童自愿地、主动地去学习重复某些良好行为。鼓励的种类一般以精神或语言刺激为主,随时可以进行。
2、处罚法:为了减少或消除儿童的某些不良行为而采取处罚措施。一般可采用暂时隔离法,使他明白不良行为,从而消除不良行为,但处罚不宜采取恐吓、打骂等粗暴方式,以免造成儿童的逆反心理。
3、消退法:是一种减少或消除儿童不良行为发生的行为,找到强化因素后,对其进行消退。例如,儿童发脾气,可能会因父母的过分关注而强化,并反复发生。若父母采取不理睬的态度来对待,则发脾气行为可能逐渐消退。
(三)环境疗法
通过改变父母、教师及社会对患儿的态度来改善环境,达到治疗效果。
1、明确疾病性质,正确加以对待。父母应认识到注意缺陷多动症是一种疾病,应设法了解病因,积极寻求治疗,而不应采取粗暴、歧视、冷淡、责骂、惩罚等措施,这样做不仅会加重病症,而且会加重患儿的自卑、忧虑、孤僻或反抗心理。
2、逐步矫正多动行为。应逐步减少孩子的多动行为,而不应订立过高的目标,马上要求他们变成安静的乖孩子。过分的要求只会导致彼此间的关系紧张。
3、让孩子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社会活动,使他们能有机会宣泄过剩的精力。
4、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应该让他们从小养成按时作息、起居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并从有规律的生活中培养他们形成一心不二用的好习惯,例如,吃饭时不看电视等。不迁就孩子的某些兴趣,例如,不能无限制地让他们长时间看电视或电影等。
5、消除家庭中导致多动症的不良刺激或精神紧张因素。协调家庭关系,缓和家庭气氛,防止因家庭因素使孩子心神不宁、焦虑紧张和兴奋。
6、正确对待。父母既不能歧视、责骂或殴打他们,也不能以“病”为借口而过分迁就,使他们更加任性和好斗;既要耐心教育,又要严格要求。父母要主动与老师保持经常的联系,相互反馈信息,共同促进孩子病情的好转。
- 上一篇: 让孩子在笑声中长大
- 下一篇: 如何辨别宝宝呕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