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从怀孕到宝宝呱呱坠地,漫长的40周时间里,不仅仅只有宝贝在慢慢长大,原先只有50克的子宫变成1000克,功能和外貌都变得大不相同!为了容纳小天使,子宫会整个变为一个空心大肉球。而在分娩后,它则需要大约4~6周的时间,才能恢复原貌。而在这一过程中,会有疼痛、疾病不断来袭,想让子宫平安健康吗?让我们一起来破译子宫复原的密码。
长出小肚腩 子宫收缩不良
生完孩子后,新妈妈的小肚子却依然“挺立”,于是很多人将小腹突出归罪为子宫收缩不良。事实上,原因有两个:一为怀孕时胎儿将小腹的皮肤撑到松弛,虽然子宫收缩正常,但被撑得太大的子宫却无法缩小到原状;二来,如果在小腹部仍然摸得到一团东西,那就可能是子宫收缩不良了。
因为,当胎儿和胎盘娩出以后,子宫为了减少产后的出血,就会立即收缩成一个球状,那么新妈妈可以非常容易地在腹部的下方摸到一个像胎儿头大小的一个鼓包,实际上这就是子宫收缩。产后按照每天子宫收缩,子宫底下降一厘米左右的速度,一般到产后一周左右,子宫就完全缩附到盆腔里面。即产后七八天以后,新妈妈从腹部就摸不到增大的子宫了。产后7~10天以后,子宫口就会完全关闭。
不过,即使摸到东西,还是应参考恶露的情况,有时候子宫体积没有缩小是因为长了子宫肌瘤。这些都需要再到医院检查,如果是真的子宫收缩不良,最主要的危险就是会造成产后大出血,这是真正需要加以注意的地方。
一旦子宫真的收缩不良,除了药物调理外,在产后初期按摩子宫底,让子宫肌肉受刺激收缩,是最自然的方式。还有,让宝宝尽早吃母乳也会刺激子宫收缩。只要孩子一吸吮,子宫就会收缩,孩子频繁地吸吮、频繁地产生这种反射,会使子宫的恢复加快。如果是没有喂奶的新妈妈,则可以采取刺激乳头的方式,按摩乳房或是热敷乳房都会产生促进子宫收缩的效果。
另外,子宫恢复还需要注意诸多细节,避免下半身用力,例如搬重物、做下蹲动作,在生产后半年之内应尽量避免。进行一些产后运动,如进行腹式深呼吸,以及在产后一周躺在硬床上进行抬腿、提臀,或膝胸卧式运动等,则能使子宫和下腹有效收缩和复原。
有一点需特别提醒,就是剖腹产的比率越来越高,现在大都开下腹的横式伤口,这种方式常常会造成肌膜层的神经纤维暂时损伤。于是,产妇在前几个月的腹肌会呈现松弛状态,小腹容易突出,许多人因而误以为子宫收缩不好。其实经过三四个月之后,等神经纤维再生,腹肌收缩能力恢复正常就好了,新妈妈干万不要因此而紧张。
子宫收缩 按摩+中西药
子宫恢复靠收缩,也就是说当生产开始的时候,子宫就不断地收缩,排空了再排空,让子宫腔不会有空隙。而此时,医生都会指导产妇按摩子宫,使用子宫收缩剂,或是中医使用生化汤,以引导子宫不断地收缩,直到没有出血且子宫腔保持净空为止。
当子宫内尚有血块或是残留有胎盘时,子宫会先被血块填塞;然后,子宫平滑肌就会停止收缩,这时候就是所谓的子宫收缩不良,会有大量出血的危险(如血崩)。这种产后出血就是在产褥期最危险的事了,古时候女性常将生孩子视为到鬼门关走一趟,就是这个原因。不过,现在医疗条件下,产后大出血一般都能得到妥善处理。
为了预防产后大量出血,医生通常会用子宫收缩剂,因为作用发挥会比较快。而中医则会开出生化汤,生化汤本身的成分在中医的作用而言,有化瘀血、补血的作用,化掉的瘀血(血块)流出来之后,子宫自然会收缩,所以生化汤在产褥期“帮助”子宫恢复,有很好的作用。
腰 酸 子宫靠后
许多新妈妈在休完产假后,突然发现自己的腰变得脆弱了,一天下来总是酸痛难忍,哪怕是一觉睡醒也会感觉到那种疼痛。排除掉受风,干重体力活的因素,很可能是子宫后位惹的祸。
一般来讲,子宫的正常位置在站立时位于盆腔的中央,处于前倾前屈的位置。但如果分娩后产妇长期卧床(尤其是仰卧位)或患上了盆腔炎症,则子宫可发生变位,其中最常见的为子宫后位。
子宫后位的典型症状主要是腰酸。轻者仅为腰部酸胀不适,重者整个腰部、骶尾部及两侧髂部均感酸胀难忍,劳累时和月经期症状往往加重。
大多数子宫后位是可以预防的。关键是要让产妇在产后得到充分休息,使盆腔组织及时复原。在休息期间要特别注意卧位姿势,要避免长期仰卧位。侧卧、仰卧和俯卧多种姿势应轮换交替。从产后第三天起,可以在床上做一些腹部、四肢和盆底肌运动的保健操,有利于产后的康复。
对于有症状的子宫后位患者,治疗关键是将子宫复位。常用的子宫复位方法有胸膝卧式位复位法、手复位法等。手法复位后要求患者每天在排空大小便后做1~2次胸膝卧位锻炼,每次10~15分钟,这对于巩固子宫复位的效果至关重要。胸膝卧位锻炼还可预防产后子宫后位的发生,但必须在产后半个月之后进行。若手法复位不成功,可采取手术复位。手术方法主要是缩短圆韧带,将子宫变为前倾前屈位。
“照镜子” 判断子宫恢复
恶露被很多大夫称为观察子宫恢复好坏的镜子,因为产后每天观察恶露的排出量、色泽和气味的变化,就可以及时了解子宫的恢复情况。照这面镜子时有一些指标可以参考。
正常的恶露带有血腥味,但无臭味,排出量不超过月经量,有光泽,不污浊。倘若血性恶露量多、持续时间长,常提示子宫恢复不良,应酌情给予子宫收缩剂,促使子宫收缩。若恶露为鲜红的血液,应警惕胎盘残留的可能,需及时就诊,进行宫腔探查,必要时行刮宫术,以清除残留的胎盘组织。若恶露量多,且有腐臭味,色泽污浊,再结合腹部检查子宫有压痛,甚至产妇还有发热,提示有宫腔内感染,应及时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
在产后前三四天,排出的恶露都是血性的,因为伴有少量的血液,宫腔的黏液,脱落的脱膜组织等等,那么随着子宫不断的恢复,过了四五天,可以变成淡粉色、咖啡色,最后变成淡黄色。一般产后根据每个人子宫恢复的情况,7~10天左右恶露就会变化淡黄色,这样的恶露一般是没有异味的。如果感染了,则可能会有一些腥臭味,因此也可以靠恶露气味来观察新妈妈是否存在感染。
产后应每天用温开水清洗外阴,上、下午各一次,以去除外阴部的恶露和污垢。勤换卫生垫,卫生垫应包装完好,换垫时,手不要接触卫生垫中央,以防污染。勤换内衣内裤,确保外阴清洁、干燥。产后适当服用益母草制剂,有协助子宫收缩,促进子宫恢复,减少恶露排出量,缩短恶露排出时间的作用。
每天5分钟让子宫复原
产后只要身体状况允许,就应尽早开始锻炼,至少每天1次。不过,每天多做几次,每次时间短一点,比如5分钟,也许更好。头几天可以俯卧锻炼,这样有利于子宫恢复怀孕以前的位置。
腹 肌
平躺在床上,双膝屈起,双手放在腹部。收缩臀部,将后背压向床面,然后放松,多次反复。同时也可做盆腔练习。
胯部牵拉
平卧,一条腿弯曲,另一条腿伸直并屈曲足部,即足跟用力向前,使这条腿扭长,然后再向回缩,使腿缩短。注意膝盖不要弯曲,背部也不要弓起。
踏 步
平卧后双脚前伸活动,也可抬起,上下踏步。这是产后可以做的第一项有助于防止踝关节和足部肿胀的运动。
仰 卧
平卧,双膝弯曲,两臂平伸放在大腿上,抬起头和双肩,使双手触到膝盖。
当孩子3个月时,可以试一试盆底肌肉。双腿离地向上跳,同时用力咳嗽,如果有小便失禁,就应经常做盆底肌肉练习。6个月时如仍无好转,就应去看医生。
猫步练习
双手双膝着地,背部平直,双手正好垂直于肩。
向前蜷起一条腿,使膝盖触到前额,再将腿向后上方伸直,抬头伸长颈部,注意从头到脚跟形成一条直线,维持几秒钟,放下。交替做另一侧。
起 步
坐直,双臂在胸前抱拢,吸气,骨盆向前抬起,再慢慢向后,直到腹部肌肉紧张起采,维持一段时间。此时尽量保持正常呼吸。交替坐下、放松。
- 上一篇: 孕妇产后游泳谨防得风湿
- 下一篇: 怀孕女性必备美丽手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