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留学期间,这位父母也曾做Baby Sitter,在帮老外看孩子的兼职工作中,她开始对自己曾受到的教育和中国父母的心态有了新思索。
“在美国,父母不会刻意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较,从不会说,你看JOHN已经会什么什么了,而你怎么还不努力之类的话。在他们看来,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特点,他们只会跟孩子的过去比较,只要今天比昨天有进步就可以了。这一点,和中国父母非常不同。”她坦言,从小自己就生活在父母不停的督促声中:“你看隔壁阳阳会自己读童话书了;为什么你们班上的王震庭比你分数高?”在这样强烈的竞争意识中,她早在学龄前已经认识千余汉字,4岁开始拉小提琴,她努力学习,逼迫自己达到父母的要求。
但是,这位在父母眼中考取奖学金出国留学的精英孩子,内心其实一直不快乐,长久以来,她只是在为父母的面子而活。出国后,她甚至一度认为已经完成了父母的要求,放纵自己。正是在美国留学期间,她的思想有了巨大改变。她发现,美国的教育主张以个性为重,孩子们学习知识是为了充实自我,而不是为实现父母的期待。
“华人社会中爱攀比、讲面子、父(母)以子贵。这种攀比,不仅造成父母之间对孩子期待值的‘军备竞赛’,更为孩子的心灵留下阴影。如果孩子受家庭文化影响较深也养成爱攀比习性的话,他们不会适应国际社会的主流文化。在美国学校中,学生若斤斤计较考分、名次、获奖等等,是很招别人反感的。有这种习惯的人,走上社会也会遭到孤立。”现在,这个父母眼中的好孩子自己也有了一个4岁的女儿,经济条件很好的她没有安排女儿读早教课程,唯一坚持的是,陪女儿做游戏,讲故事。
- 上一篇: 父母怎样应对宝宝的性提问?
- 下一篇: 儿童期是天才培养的关键期